沪首批外延蔬菜基地建立: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轻松
发布:2016-11-28 阅读:2136
10月22日起,上海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、费县、河东区和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先行试点建设的6个规模化外延蔬菜基地全面启动,成为蔬菜供应保淡平价的“蓄水池”,让2400万上海市民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轻松。
结合本市蔬菜等食用农产品以输入型为主的特点,在一些高产区域建立安全、高品质的外延基地是上海保障流通、服务民生的又一创新。目前仅临沂兰陵县就有5000至8000亩的养殖基地为上海专供蔬菜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农家的现代化养育大棚中,绿油油的丝瓜、茄子、小青菜、土豆等蔬菜秧苗长势喜人。而在县里的交易市场中,一车车满载蔬菜的集装箱卡车正准备起运上海批发市场。据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董事长高巍介绍,今后将把外延基地作为直接供应商,使其蔬菜直达消费终端,缩减中间环节。
建立外延式蔬菜基地为上海蔬菜供应源头加了一把严密管理的“锁”。在兰陵县的一个蔬菜检测站,检验员说,所有种植的蔬菜都要经过农田普查和出运前的抽查,农药超标是检查的重中之重,包括对有机磷、氨基甲酸酯、有机氯和菊酯等4类农药严格把关,如果发现问题,还要及时上报县职能部门。层层设防,绝对不让问题蔬菜进入上海市民的“菜篮子”。
物联网、云计算使外延基地产品在价格体系和供应数量方面可以“全网”管控。上海蔬菜集团董事长王永芳在一家农户的机房内打开电脑,将二维码一扫,这家农户从8月22日到10月4日的苦瓜供应价格曲线一览无余,她指着走势图说,这段时间,苦瓜每公斤最高4.8元,最低2元。同时,所有蔬菜都贴上二维码标记,进入上海的蔬菜市场时,扫一扫就可从“绿色通道”通过,并留下追溯记录,市民可以直接查找到这种菜是产自哪块农田。
外延基地与上海的标准化菜场和智慧微菜场互为依存,打通供应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上海将“新建改建100家标准化菜市场”列为201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,各区推进大型居住社区、薄弱区域标准化菜市场建设,利用硬件提升,改善菜市场环境;采用菜市场+互联网新模式,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;携手银行实现无现金交易,建立多样化支付方式,实现了传统菜市场向信息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、公司化的2.0版标准化菜市场转变。另外,数百家智慧型“微菜场”也带来了以自助售菜机、网订柜取、订制体验等为主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。